师生信赖+团队协作 信息团队让FDM全彩3d打印机更“出彩”
通讯员 李承洋 见习记者 李祥松
夜晚的实验室里,六个人紧张地围在机器旁,亲眼看着机器能够正常平稳地运行,众人如释重负。这是FDM全彩3d打印机第一代原型机测试发布会的夜晚,项目测试阶段的成功为众人的脸上添上了一分笑容。
近七百个日日夜夜,美高梅集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试点团队——云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攻克了多个难题,用项目的成功证明了自己的收获,他们在第17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
独特指导领团队 师生信赖是首要
信息学院教授伍世虔本着从本科开始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初衷,向校方提出建立本科生创新科研团队的想法并得到了校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在信息学院2018级导员向思诺的积极配合下,伍世虔挑选了六名学生由他亲自带队指导。
2019年下半年,会议室里,五个互不认识的大二新生背对门坐在会议桌前的一排座椅上,会议桌对面有两位老师,分别是信息学院教授伍世虔、2018级导员向思诺。
来之前,向思诺对团队五人说:“伍教授找到我,希望能在本科生里找几个人,从本科就做一些科研活动,让你们从本科到研究生时,更快的适应,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你们可要把握好。”
从此以后,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以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比赛之一——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为载体,五人开始了团队科研生活。
除了指导,伍世虔还会经常与团队交流,提供各种帮助。技术方面,伍世虔会为团队宏观把控;研究方面,伍世虔会带领团队与专业的老师讨论问题,参观企业拓宽视野;生活方面,伍世虔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提供指导;学习方面,伍世虔会传授经验与知识。
团队负责人蒋宾辰表示:“伍教授博是我科研上的领路人,教会了我进行科研的方法与思维,让我在本科阶段就有接触科研的机会,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上都给到了指导。”
项目结题后,伍世虔为大家点赞:“从选题到聚焦3D打印,从申请书第一版到第五版,同学们肯学吃苦,爱动脑筋,令我欣慰,我喜欢这几位学生!”
当团队遇上其他领域难题时,伍世虔也会帮忙联系协调学院的老师提供帮助。
团队曾在项目研究中被一个硬件方面的难题拖住了进度,伍世虔便邀请信息学院的赵敏老师指导,在赵敏老师的点拨下,团队轻松找出了问题所在,最终机器得以稳定运作。
集思广益选赛题 数次讨论是关键
万事开头难。申报项目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题,团队成员大概一周就会有一到两次的选题讨论。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有些选题能做但创新性不足,有些创新性够了但难度太大。但无论什么选题,伍世虔都会和同学们一起认真评估,提出建议与意见。
在立项阶段,团队缺乏大赛经验,只能在长达一周的会议中,不断讨论各种现代可行的前沿技术。
团队成员罗明灵表示:“很困难,我们要多方面衡量,既要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又要兼顾技术的可行性,还得保证我们的水平能够实现。”
项目进行中,团队成员会随时交流工作进度,还会相互沟通思路。在线上聊天群中,团队讨论的话题,会不断刷屏。”罗明灵表示,集思广益,增强了我们的能力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优势,帮助我们快速推进项目。”
“分工完成”“什么问题找什么人”是他们总结出的团队写作“秘籍”。
术业专攻是团队应对问题的法宝。团队六人来自不同的专业,各自也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擅长:擅长机械设计与自动控制的蒋宾辰与罗明灵负责打印机的设计混色机构,配合申请了多进一出混色喷头的发明专利;周岐鸿擅长通信原理与编程算法,张云轩擅长嵌入式,徐子阳擅长系统控制,三人负责打印机的硬件结构搭建、测试......
“挑战杯”的机械调试、“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选题都由团队成员分工完成,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挑战杯”的机械调试时,团队发现在3D打印的途中确定单色打印模式的逻辑时会出现问题,可能会对stm32单片机产生影响,于是擅长嵌入式的张云轩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输入2.0伏特到3.6伏特的电压反复调试,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周岐鸿和刘朕又完成了视觉反馈系统的开发,其中包括:机器视觉、色彩识别、色彩反馈校准算法和打印测试平台,项目还取得了相关专利的受理。在他们的完美配合下,如今打印机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