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艾滋病治疗从不可能到有可能到充满无限可能
见习记者 何钰尧 杨小丫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对来自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或健康人脐带血T细胞进行改造,在T细胞的细胞膜上装载嵌合型抗原受体分子,特异性地识别与杀伤HIV病毒感染的细胞以达到治疗效果。该项目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三等奖。
分工明确——从知之甚少到共同进步
整个团队成员分为技术研究团队和管理团队。技术研究团队负责对整个过程中生物技术的可行性、创新性进行深度研究;管理团队负责在整个项目中起到配合技术研究团队的作用,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等进行分析。
美高梅集团对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项目的研究非常重视,相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团队里来自生科院生命科学与健康专业的成员负责跟着指导老师参与实验研究,对项目本身比较了解和熟悉。管理团队的成员最开始对项目研究的内容知之甚少,只能一头雾水地等待着技术研究团队的成员们上交研究的相关材料。在整个团队的一次次交流和合作中,同学们的讨论,老师们时常分享的科普视频,他们开始了解这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通过和团队老师、同学们的合作,我们对生命科学的专业知识有了许多的了解。”团队的负责人李梦洁说,她来自文法学院,现在却也能对CAR-T项目侃侃而谈。团队里很多成员来自不同学院,除了“挑战杯”,他们还一起参加了“互联网+”等比赛,参加“黑科技”专项赛的成员们就是从大团队里挑选出的小分队,合适的成员搭配让整个团队更高效默契——负责人做好总体安排和统筹,技术研究团队负责跟进研究,管理团队则做好整理和总结工作。
突破自我——从心含恐惧到充满自信
技术研究团队需要跟着指导老师们穿上封闭的防护服并戴上护目镜进入实验室。研究艾滋病并非儿戏,刚开始,实验室里存放的艾滋病病毒和血液让团队成员们心里恐惧又谨慎,他们等在实验室门口,时不时走来走去,伴着两三声咳嗽。团队的指导老师之一顾潮江每次都仔细地叮嘱他们检查好防护服和护目镜的穿戴,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里的老师们亲自示范,加上令人心安的话语,成员们的心慢慢安定下来,拿着培养皿的手开始不再颤抖。
指导老师们是成员们心中的“定海神针”,市价1800元的多替拉韦钠片,则是师生们的“保护罩”。顾潮江办公室摆满了书的书柜里,一盒白色的药品与各种书籍格格不入。朴素的外表,看似不起眼,却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项目的“必要物”。“这个药叫多替拉韦钠片,是一种艾滋病阻断药。”顾潮江介绍。
实验操作过程中,每个研究步骤,虽然层层防护,稍有不慎,就有感染的可能性。顾潮江说:“一旦发生危险性的暴露,就要使用艾滋病阻断药。”出了实验室,小小的一瓶药,需要连续吃28天,才能脱离危险。
实验室里操作实验、团队一起分析数据、查找相关文献……对艾滋病CAR-T研究越来越熟悉的团队成员们,进入实验室前没有再心惊流汗,实验中处理材料的动作娴熟稳定,他们突破了自我,对项目越来越有自信。
争分夺秒——从齐心协力到优秀作品
比赛要上交材料的时候正好是学期末,团队里的成员们都是处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大部分成员都要陆陆续续回家实习。任务紧急,材料需要严谨细致,内容专业性强,还要结合比赛的性质修改,那段时间成员们每个都忙的焦头烂额——开会、收材料、改材料、交材料……虽然繁忙,在整个团队的齐心下,任务也一步步推进着。
除了上交材料,还需要上交一份实验相关的视频,需要录下实验室里成员们参加实验和项目里专业研究的素材。六月底的天气炎热,放假前的事情堆积,老师一个突然的电话,李梦洁和团队成员需要一上午完成视频素材的补充拍摄。约好拍摄,他们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用的绿色手套,紧紧地贴在身上,完成了拍摄以后,取下手套,满手都是黏腻的汗。参加实验,拍摄素材,视频剪辑……最后呈现出来了一份成员们都满意的作品。
因为研究的项目性质特殊,难免会受到他人的质疑。顾潮江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证明材料,证明学生参与了项目和担任着什么样的分工。学校的相关技术成熟,学院的重视,老师的尽心尽力指导,让团队成员们都对项目有着从内而外的自信。
团队成员们不惧质疑和困难突破自我,不同专业的学生互相学习从前未知的知识,指导老师们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支持,指导他们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整个团队向着同一处使力,才让项目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好成绩。
“虽然与全球3700万艾滋病感染者相比,我们功能性治愈的两例看似微乎其微,但这两例却让3700万病患看到了生的希望,我们也将在未来探索艾滋病治愈的无限可能。”李梦洁说着,她的眼里闪烁着期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