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特稿】汽车学院:十年风雨为创新 顺势而为求发展

发布者:高杨 周行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

记者高杨 见习记者周行

春风徐徐,碧空白云,美高梅mgm集团2288第十三届汽车文化节暨“博世华域杯”嵌入式软件设计竞赛启动仪式,在黄家湖校区拉开帷幕。莅临开幕式现场的学校领导、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前景一致看好。

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连续三年大幅上涨,位居学校前列;拥有两辆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自主研发专利,减振降噪技术研究获突破性进展,实现大数据平台即时监测;智能汽车研究院、动力装置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建设;在物流设计大赛、交通科技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均连续斩获国家级大奖……“十三五”期间,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创新发展成绩亮丽。

引人才 转结构 强基础

教九楼是汽车学院2017年从青山校区搬到黄家湖校区的“新居”。走进教九楼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赛车,展板上记录着汽车学院的发展历程。“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每一位“汽车人”的血液。

学院要发展,人永远是第一因素。谈及“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院长应保胜说:“学院加大引进力度,引进了一批有科研训练基础、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青年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我们已实现师资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十三五”期间,汽车学院引进博士、博士后18人、楚天学子2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青年教师占比达70%。学院已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学院把关心青年教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动态,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让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汽车学院党委书记张惠丽说。

青年教师龚京风,是2016年从哈尔滨工程大学引进的博士,汽车学院从紧张的科研用房中调剂出专门空间,提供给他做专项研究;有了空间,学院又想方设法帮助组建团队,将王华伟和吴耀中两名博士,充实到龚老师团队。

“动力装置技术研究中心”即将建成使用,龚京风老师实现从单个人攻关到团队发展。目前,该团队在研纵向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11项。

建团队 明方向 求发展

“十三五”初期,汽车学院年均科研经费不到百万;到后期,年均科研经费已近千万。汽车学院着力凝练科研发展方向,建设科研团队,形成智能汽车、车联网与智能传感器、智能交通等6个稳定团队,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我们是从事汽车行业的,汽车转向绿色新能源汽车和治理污染排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响应国家号召。”青年教师钱枫说。他领衔的车联网与智能传感器团队,致力于将智能网联与绿色协调发展相结合的研发项目。

该团队研发的汽车远程监控终端+大数据监控平台,能实时精准测量车辆的尾气排放,经过远程中枢实时监控,检测城市当天排放总量,提升排放治理效率。该项目已在济南、郑州、荆州等6个城市完成安装使用。

2020年,钱枫荣获“泰山产业领军人物”称号,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团队在研项目8项,其中燃油含硫传感器和智能轮胎/刹车检测系统已和宝马、奔驰、林肯等多家汽车厂商达成合作,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完成项目成果的转化。

致力于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研发的智能车团队,在副院长严运兵的带领下,已完成了两辆车型的研发。第一代车型已交付企业,即将量产,将为学院带来稳定的科研经费;第二代车型已经完成研发,正在测试,不久之后将发布。

智能交通团队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与武汉市规划设计院、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开发交通大数据平台,为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献策出力……

没有科研平台,一直是学院发展的瓶颈。汽车学院领导班子把科研平台建设作为主题教育整改任务的重点问题,集中加以整改。紧盯前沿,抓住核心,学院主要领导对接数十所对标学校,深入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亲自参与撰写学院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方案,亲自督办科研平台建设进展。

“十三五”末,已初步完成“智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动力装置技术研究中心”两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的建设,一举实现了科研平台“从零到二”的突破。 “目前学院科研发展方向很有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相信在‘十四五’期间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应保胜坚定地说。顺大势 抓改革 提质量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智能互联时代,传统的专业教育面临全新理念、全新模式的转型,只有抓住专业改造的历史机遇,才能突破教育瓶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期间,汽车学院顺应时代大势,多渠道、多途径突进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认证,对学生就业来说就是一张“准入证”,汽车学院瞄准大趋势,首先以车辆工程专业为先导,副院长严运兵、院长助理郭健忠和汽车系的老师反复琢磨推敲,向已经完成认证的兄弟院校取经,调研学习、深耕细磨,顺利完成申请报告,首次提交即被接受。接着,交通工程专业也首次提交即被接受。两个专业按照认证环节逐个推进,每位老师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希望今年能够顺利完成认证。

互联时代催生在线课程的建设,汽车学院尽最大可能鼓励系部开展线上课程建设,利用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推进课程建设。2020年,疫情的影响没有挡住老师们课程建设的热情,完成了6门线上课程的建设,已上线2门。

在学院领导及老师的努力下,“十三五”期间,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获批湖北省首批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进入“双万计划”。交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实行了“传统专业+”教学改革,两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国际经济与贸易”或“工程管理”双学位。本科专业优化调整,由5个专业调整到3个专业。“我们办专业不求多,要办就办好。”应保胜道出汽车学院的办学宗旨。

“十三五”期间,汽车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力,赤骥车队得到长足发展。2016年,赤骥三代首次获得全国三等奖;2019年8月,华创赤骥巴哈车队首次参加大赛荣获全国三等奖;2019年10月,第六代赤骥方程式赛车斩获全国19名、营销TOP10、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车队队员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两项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

一项项优异的成绩,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64项,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9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省级“大创项目”17项;本科生总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近两年,考研率大幅提升,2019年毕业生考研率为29.58%,较2016年提高了12%。

在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汽车学院新增交通运输专硕点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实现了学科跨越式发展;已经拥有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机械(车辆工程)、交通运输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达220人,较“十三五”初期翻番。

2021年,“十四五”已经拉开帷幕,汽车学院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向一个又一个难题发起挑战,攻破瓶颈,力争“十四五”靓丽的开局。 中国教育在线:美高梅mgm集团2288汽车学院:十年风雨为创新 顺势而为求发展 https://hubei.eol.cn/hubgd/202106/t20210607_2119461.shtml

《回眸“十三五” 奋进“十四五”》系列报道

1.资环学院:把学院当家 把工作当事业

http://news.wust.edu.cn/2021/0316/c58a231878/page.htm

2.信息学院:打造人才高地 推进人才强院

http:/2021/0415/c39a235717/page.htm

3.材冶学院:敢拼敢冲 力争国际一流

http:/2021/0425/c39a236898/page.htm

4.外国语学院:深耕教学立院 力促科研强院

http:/2021/0427/c39a237151/page.htm

5.理学院:不断充实内涵 建设“标杆性”学院

http:/2021/0430/c39a237483/page.htm

6.机械学院:拧成一股绳 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好

/2021/0513/c39a238158/page.htm

7.体育学院:砥砺奋进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0526/c39a239109/page.htm

8.医学院:高歌猛进强建设 乘风破浪创成果

/2021/0528/c39a239250/page.psp

9.汽车学院:十年风雨为创新 顺势而为求发展

https://news.wust.edu.cn/2021/0607/c58a239809/page.ht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