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科大
首页 / 媒体武科大 / 正文

新京报:芜湖,给了中科大听障研究生两个选择!

发布者:吴培丹 王宇 编辑:程毓 发布时间:2024-05-05 浏览次数: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李宪森正在工位上接待前来咨询的办事群众。乍一看,他与普通青年无异,阳光开朗、自信真诚;但略微磕绊的发音以及两只耳朵上佩戴的人工耳蜗还是显出了他的不同——他是一名听力残障人士。近日,大江资讯记者走入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金桥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了解了驻村“大学生村官”李宪森在芜湖工作、生活的故事。

他的励志求学故事曾感动无数人

出生于1996年的李宪森,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人。2003年,因为误用庆大霉素,他的双耳听力受到严重损害;2011年,一场高烧剥夺了他左耳仅存的微弱听力,将他彻底推入无声世界。

命运坎坷如此,李宪森却自强不息、坚毅求学:小升初全乡第一;中考全校第四;本科考入美高梅mgm集团2288;研究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路上的每一步都见证了他的努力和坚持。

李宪森(左)

相比于许多听力残疾人,李宪森时常感叹自己是“幸运的”。在彻底失去声音两年后,2013年,得益于“七彩梦行动计划”的援助,李宪森的左耳植入了人工耳蜗,17岁的他回归了有声世界。2023年,在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右耳也成功植入了人工耳蜗,从此便能听得更加清晰了。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因为有幸被照亮,所以也想成为光。2022年,李宪森考上安徽省定向选调生,作为来到芜湖的同批人中唯一一名残疾人,被分配至芜湖市残联工作,他想把自己接收到的爱回馈给社会,实现爱的传承。

芜湖企业和政府两次向他抛出橄榄枝

“芜湖是座非常有包容性的城市。”李宪森回忆道,研究生毕业前夕,他投递简历100多份,虽然收到面试50多份,但最终都以“听力有障碍,不能完成沟通工作”为由将其拒之门外。

一次又一次冰冷的拒绝令他备受打击。就在这时,来自芜湖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向他伸出援手,用善意温暖了这颗年轻而敏感的心。

第一次是2022年3月份,奇瑞公司去到中科大进行校招,在仔细查看李宪森的简历后,奇瑞决定录用他,并准备安排他进入人力资源部工作。第二次是安徽省招录定向选调生,李宪森佩戴人工耳蜗成功通过体检,并被安排至芜湖市残联工作。面对这两次难得的机会,在经过慎重选择后,李宪森最终决定加入残联,为更多残疾人服务。

“感谢芜湖给了我两次机会,让我能为残疾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言谈之间,李宪森对包容和接纳他的芜湖充满感激。

手绘村里地图,按图索骥跑遍所有村民组

在芜湖市残联工作一年后,2023年10月,李宪森来到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金桥村担任村党委书记助理,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他刚来的时候,湖北口音还比较重;我们村里人说的都是方言,说话语速又快,很多时候双方都听不懂彼此在讲些什么。”金桥村党委书记徐明峰告诉大江资讯记者,为了帮助李宪森尽快适应村里生活,村干部入村工作的时候都会带上他,让他和村民面对面直接交流。

李宪森自己也想出了一招:他手绘了一张金桥村地图,没事的时候就骑着电动车“按图索骥”,没多久就跑遍了村里25个村民组,也让很多村民都认识了他。

除了协助村党委书记开展日常工作,李宪森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当好市残联的宣传员,参与市残联举办的各类活动并撰写相关材料,以扩大扶残助残的社会影响力。

今年3月,芜湖市残联举办了一场全国爱耳日活动,李宪森负责前期与聋人协会以及赞助企业的沟通工作,他感同身受地想为更多听障残疾人发声。

芜湖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不可回避的是,不少残疾人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李宪森告诉大江资讯记者,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着力于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李宪森称,芜湖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下来,用真心和热情,服务这座给予他温暖和包容的城市。

成为光,继续照亮他人!

加油,李宪森!

▍记者:吴培丹 王宇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1489151919371.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