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时评】大学生创业要升温也要降温

发布者:朱澳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18-12-13 浏览次数:

大学生创业要升温也要降温
朱澳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高涨,26%有着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这一数据相比2016年的18%有明显提高。
  然而,数据也显示,与美国大学毕业生22%~23%的创业成功率相比,我国仅5%。这样一看,发端于校园的创业热潮,到底是应该升温,还是降温?显得有些耐人寻味。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创业既要响应时代号召顺应潮流而升温,也要为了提高创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适当降温。唯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才不会变成一阵风,才会真正扎根于国家经济发展之中。
  升温,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建设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就国家层面,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需要激发更多的市场力量。大学生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个人需求与国家需求“不谋而合”。李克强总理对高校毕业生寄予厚望,“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就个人层面,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创业则给了大学生们全新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国家推行各大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后,创业被看做是一种捷径。同时,创业也给迷惘的大学生们看清自我、明确个人目标的机会。
  降温,是理性的需要,是提高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不少大学生对待创业盲目乐观,盲目跟风,人人都以为自己就是那成功的5%。《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中3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说是创业,实际上不少人是拿父母的积蓄做了一次次实验。创业是一场“有备而战”“持久之战”,非仅靠一腔热忱,大学生创业需要摒弃“能力不够、激情来凑”的创业思想。
  如何调节大学生创业热的“最佳温度”?
  就大学生而言,需要努力培养自身能力,应社会需求而进步。“创业能力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表示。创业者之间的竞争就像高手过招,要想占得一席之地,没有过硬的技术,只会被社会所淘汰。创业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比如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决策能力、一定的沟通技巧、成熟的管理和协调能力等。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接受相关创业指导、积极参与创业大赛、从小风险小投资的创业项目起步等方式,基于现实、顺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
  就高校而言,需要实现教育的多样化,满足市场和学生多样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传道授业”与“创新创业”融合则是一大难题。将专业课与市场现状结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结合社会力量形成复合型培养模式等都是高校可以努力的方向。美高梅集团先后开设了19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每年还拿出数十万元资助、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是有益的尝试。
  就社会而言,在给予支持的同时也应宽容创业的失败,更多地培养创业精神。创业的魅力之一便在于它为社会带来的多种可能性。社会在期待这种可能性,不断地给“高烧不退”的创业热添火的同时,是否应该少一点揠苗助长,多一点松土施肥;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
  “不应当以创业成功率来衡量创业教育。”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指出。大学生创业毕竟存在不少阻碍,而社会的职责不单是嘉奖成功者,更多的是要通过舆论影响、创业教育、市场实践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文化和评价体系,让大部分人带着创业的心态去就业,少数人勇敢地去创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