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博士国家奖学金获得者8】王伟胜:九年冶金热爱不减 转益多师钻研邃密

发布者:张虎琛 牛美懿 编辑:陈孖川 发布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张虎琛 牛美懿

 

  王伟胜,美高梅集团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202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201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获全国优秀奖,他的作品“管线钢中典型复合夹杂物”在“钢铁杯”2020全国钢铁材料扫描电镜图像竞赛中获优秀奖……至今,他已经发表了7篇论文,申请受理了2项专利。

 

冶金冶性 精细入微

  800摄氏度到16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长达两三个小时的电阻炉升降温过程,这都是“冶金人”必须面对的,他们必须保证自身精力充足并拿出百分之百的专注度,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烫伤等实验事故,而学习九年冶金工程专业并对实验慎重其事的王伟胜却自信道:“我几乎没受过什么伤。”

  九年来,对冶金工程的坚持学习源于最初那份炽烈的兴趣和热爱,“读本科前,我就喜欢看武侠剧,觉得刀剑冷兵器很帅!便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冶金专业。”王伟胜回忆道。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王伟胜初步了解了各种各样的钢铁材料,他惊叹于一个钢铁材料居然能延伸出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顿时就认为自己对专业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相关知识十分浅薄,于是选择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对其深入钻研。“始于兴趣,陷于好奇,一次又一次的科研让我对冶金的热爱不减。”王伟胜激动道,他将这份热爱坚持到了博士阶段。

  “精细入微,全神贯注”是王伟胜对待实验时的一贯态度,“做实验时一定要细致,一点失误就是实验失败!就意味着从头再来!”每次导师在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时,王伟胜总是会认真听讲。实验过程中的他有时会为加入合金料时迸发的火星而感到兴奋,但他依然坚守实验准则,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好实验数据,做好实验结果分析。面对偶尔的失败他也并不气馁,“实验不失败几次,科研经历就不完整,但一定要通过每一次的失败查找问题所在,保证细节上的错误不会再犯!”

  “多做多看,多学多问”是王伟胜进行科研时的一贯做法。一开始的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手足无措: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研究分析不够深入,写论文没有头绪……对此,他会和导师进行频繁交流,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导师给的建议十分有针对性,对我的实验分析和论文写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碰撞出学术研究的火花。”此外,大课题组优异的实验平台以及周围同学和老师的热心帮助和耐心指导,也是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重要因素之一。

靶向明确 笃行不怠

  在课题组研究开启之前,王伟胜和团队的其他成员们会反复斟酌研究目标,致力于研究方向的正确把控。为达成共同目标,他们认真钻研、互帮互助、共同奋斗,王伟胜对此感慨道:“虽然科研周期内很忙碌,但我觉得朝向目标的每一份付出都有它的意义。”王伟胜强调:规划极为重要,为自己定下的每个“三年目标”“四年目标”,都是他对于学术、生活的严谨态度的体现,更是他能够在九年学术生涯中不断砥砺奋进的前提。

  “师兄对科研任务一丝不苟,在学术道路上潜精研思,一直是我们课题组的榜样。”王伟胜的师弟郑志豪称赞道。“结果如何我并不太在意,过程中所得到的已经弥足珍贵。”在他眼中,科研周期内任务量并不小,导师也是和蔼可亲的非“push型”老师,但他从未懈怠,总是自觉做好每一份任务,矢志不渝地奔赴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

  王伟胜总有些新奇的想法,他会与导师朱航宇一起探讨这些想法,也常常因此在实验室研究到凌晨。小组没有组会,他便自觉按照进度找到导师,不放过实验中的任何一处疑惑以及他认为有待改进的细节。

  王伟胜这种追逐目标、不断为之践行的积极态度也在他的本科、研究生其间持续发光,支持他一路读到博士研究生以至拿到象征国家认可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以人为镜 修身自得

  王伟胜的学习能力超乎旁人,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学术理论、实验的精通和各种技术的掌握,更体现在他能够“慧眼识人”,为提升自我而转益多师。

  王伟胜在当下“内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佛系”,这离不开他家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王伟胜的家人在面对挫折挑战时总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从不为此过分焦虑,王伟胜表示,他从家人身上学到了心无旁骛与积极乐观。在等待成绩公布时,别人会焦灼不安,但他却安之若素,或是看自己喜爱的喜剧电影,或是侍弄侍弄自己养的花草,“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他分享道,“在平常学习中全力以赴,结果一定不会辜负我所付出的努力。”

  宋策是王伟胜在高中时就结识的挚友,王伟胜也曾受到了他的激励。“他大一时就立下了保研目标,该刻苦时刻苦,该玩时也很自在,即使面对烦恼和困扰也从未有过气馁,最后成功达成了目标。”王伟胜这样评价道。宋策这种“所向可平山海险”的信念与坚持极大激励了王伟胜,给予了他考研的动力,也让他学到了 “格局放大,眼光放远”的思维模式,进而持续驶向科研的“深水区”。

  导师严谨治学的精神态度以及过硬的专业本领、师兄师姐的慷慨大方以及关心小辈、同学的具有方向性以及热衷于学习等等,每个人身上不同的闪光点都在吸引王伟胜逐步向它们靠拢。 

  导师朱航宇评价道:“王伟胜的科研能力很强,对待科研也非常认真刻苦。”满腔热忱探冶金,心无旁骛细钻研,博采众长修我身,这是九年来执迷于冶金的王伟胜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如今成绩斐然的原因,面向未来,他会继续明确好各个阶段的目标、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脚踏实地让奋斗的过程尽善尽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