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较真的“王妈”
见习记者 贾雪睿 付欣怡
王晓曦(右二)和学生在一起
从1999年至今,王晓曦在武科大任教17年。她教书育人,创新思想理论课程,把学生眼中的枯燥“毛概课”变得生动有趣;她关爱学生,学生的事总放在心上,成为学生口中爱操心的“王妈”;她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聘请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导师,培养辅导美高梅集团入选的四名学生。
“干一行爱一行” 她是学生们的“良师”
每周二、四的中午,11点55分下课,王晓曦匆匆忙忙赶到办公室,打开微波炉,把饭转到温热,迅速拿出碗筷吃上几口,12点30分之前赶到教一,利用中午时间对学生进行“毛概”社会实践答疑辅导。
这一活动源于王晓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老师的创新教学方式。他们在各个班级组织学生,划分小组,进行与课程相关的社会调查。而王晓曦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将学生标号分组,合理利用午休时间分段答疑,既保证学生休息时间不被过多占用,又提高答疑效率,与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答疑会上,每个小组汇报本星期的工作情况,并将自己的思路及成品展示出来,她会根据具体情况为其补充,修改。为了保证每个同学能够参与其中,王晓曦在学生名册做标记,记录每位学生的参与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1402班的朱研是答疑会的活跃分子,他几乎每周都会参加,与王晓曦面对面地交流,并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王老师非常认真负责。从最初的选题到现在初具雏形的问卷,老师指导我们一步步改正,完善,才有了现在这份比较合理的答卷,”说到这个活动,他感慨万千,“其实这个活动看似琐碎复杂,但是对我们的能力有极大的锻炼。我是学市场营销的,以后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现在认真做,今后肯定有益处。”
除了对社会实践调查的创新教学,王晓曦对日常课堂教学也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方法。她常常告诫学生知易行难,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她将“中国的发展”比作“个人的成长”,她指出很多大学生初入大学,沉迷网络,认为高考结束就可以放任自己,并未认识到大学意味着新一轮的竞争。她还说,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正是出现这些错误才有了后来的完善自我。理解了人,就理解了国家,国家的发展也有可能走弯路,但坚持“实事求是”,纠正错误,国家也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啥事都管” 她是学生们的“母亲”
“我总是把学生当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关心他们,管多了她们也习惯了,就给我取了个外号叫‘王妈’。”说及此,王晓曦仿佛突然想起什么,回身从包内摸出一串钥匙,看着那个有些泛旧的刻有“平”字的钥匙扣,一脸温馨地陷入了回忆。
计算机学院的李柏依是个学霸,平时上课总会坐在前三排聚精会神地听讲。可在临考前夕的一次课,王晓曦却感觉似乎少了一道追随的目光,无意中扫视,看到李柏依面色苍白,一副强打起精神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课间休息时,她主动走到李柏依身边,关切地询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么?” 李柏依小声地答了一句“嗯”。犹豫了一会儿,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递到她面前:“老师,我想请假回去休息一下。”王晓曦接过那张纸条,才发现是早已写好的请假条。看着那柔弱的女生,王晓曦非常心疼,也顾不上多问,赶紧让李柏依回去休息。她一边帮忙收拾一边不停地念叨,“寝室有热水吗?回去后多喝点”,“身边备药了吗?没有马上打电话给我”,“一个人能回去吗?要不要让同学送你去校医院看看?”……事无巨细,说得李柏依红了眼眶,一一答应后就离开了。直到收到李柏依“吃药了,现在已经睡了”的短信,她才长舒了一口气,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结课后,两人还一直保持联系,逢年过节,她都能收到李柏依的问候短信。后来王晓曦身体抱恙,和当时已经大三的李博依聊天时无意间说起。谁知几天后她就接到了李柏依的电话,说是有神秘礼物要送她。“一见面她就把这个钥匙扣掏出来塞到我手上,说是她外婆从寺庙里求来开过光的挂饰,能保平安。”她有些动情地说道,“当时真是被这个孩子感动了,她是把我当亲人看待啊。而这件事也坚定了我要将‘王妈’风格继续下去的决心。”
“其实我做的不过都是些最基本的关心,但对背井离乡来上大学的孩子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慰藉。所以我很高兴他们能把我当‘妈’,我也非常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疲惫时的避风港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她是学生们的“灯塔”
王晓曦常说:“毛概课表面看似乏味的,但如果做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就能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其中的魅力。”
2015年暑假,她与另外两名老师带领着三十位学生就有关“村改居”进程中的现状进行了为期五天四夜的社会实践活动。前期,她带领着自己的小分队就自己分到的课题开过数次讨论会,本着严谨负责的调研态度,又进一步将本队的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调查该进程中的居委会建设、医疗保险和就业保障等方面。团队精心准备了许久,终于在七月六日出发。
学生们一到目的地就不顾灼灼日光,迅速展开工作。王晓曦闲不下来,汗流浃背的她看着学生们辛苦奔波的身影,略微沉思,就走到路边的小卖部买来冰镇矿泉水,每遇到一个学生,她就送上一瓶水,然后在他们感激的眼神中笑着摆摆手,去到下一家。
送水的途中,有时她会在一旁静静地听。“当我们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时,王老师就会站出来耐心地为村民解答。或者在我们结束一家的调研去下一家时,她会温柔地指出我们的不足,以便我们的调查更加顺利。”研究生黄陈晨对这次调研经历记忆犹新。
每晚汇总成果时,她总会变着花样给大家买水果。“孩子们在外跑一天很累了,吃点水果既能补充一下维生素,也能放松一下他们的心情。”王晓曦喜欢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并不是死板地汇报工作,而是让大家积极地参与讨论。若是工作结束,她还会跟大家闲聊,讲些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会讲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如何完成一篇成功的调研报告,考研时要注意什么,本科专业与就业是否挂钩等等。我希望他们从我这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一些人生的哲学。”小小的房间每晚都传出欢声笑语。
完成调研后,王晓曦带着队员迫不及待地回去整合资料,分析数据。最终,这次调研报告获评2015年省委讲师团“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优秀调研报告。张继帅表示:“这次活动,我从王老师处真的学习到了很多。她对待科研上永远是饱满、严谨的心态,但在待人接物上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管遇到什么事,她都不会责备我们,反而还总是安慰我们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也许终点很美,但沿途的景色我们也不能错过。正是有王老师精神支柱般的存在,我们这次调研才能圆满完成。”
“我始终问自己:孩子学不好,你教好了吗?看着一批批优秀的孩子从我手中毕业,成为社会建设的力量,我真正感受到了当老师的美好。”采访的最后,她抚着手边那厚厚的一叠学生社会调查日记,感慨又坚定地说道:“我愿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守着校园这方净土,以瘦弱之躯承担起一份推动国家建设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