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行囊,外公辞别玉成,独自去武昌城。轮渡过江后,他照着汪潇说的路线,沿江向北行一二里,再向东拐进都府堤北城角。不远处有一堵一人多高的青砖围墙。心猜想,学堂也许就在墙里面。又沿围墙向东行百余步,果见一阔门,木门厚重,上圆下方,仿清宫式,红漆黑钉,庄严肃穆,关得严严实实。大门一侧墙壁上挂一块木牌,上面书写:“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断定这便是自己要找的学堂。只觉得名字太新奇,省城与县城究竟不一样,还兴将学堂叫“农民运动讲习所”。便上前向两个卫兵拱手问好,并说明来意。卫兵一听找汪潇,忙进去禀报。顷刻,汪潇出来迎接。
进门后,迎面是一栋别致大气的宫廷式建筑,青砖碧瓦,飞檐翘角,红柱、红廊、红门窗,地面铺满灰色大方砖。房舍四周,满是树木花草,尽管大多枯萎凋零,但仍有松樟梅竹不畏严寒,错落有致地傲立风霜中。
汪潇领着外公向西去办公室。办公室内四面墙壁雪白无暇,南北两面墙上各开一个大窗户,每个窗户有两扇大窗门,每扇窗门由五块方形玻璃嵌入而成。室内异常敞亮。汪潇示意外公坐下,两人随意漫聊起来。
外公边聊边打量房间。见地面全由大方砖铺就,房顶天花用木板铺成,严丝合缝,刷大红漆,天花板上还吊着两只大电灯。心里暗叹,省城竟有如此精致且僻静的一处院落!难得啊!
汪潇见他环顾办公室,便说:这种木结构的房屋,最适宜人居住,单说那一层木质天花板,别以为只是个装饰,其实,很有实用价值,在冬天,这层木板可以挡住寒气,夏天呢,它又能隔热。兼具冬暖夏凉之功效……
两人正说着话,忽一人撞进,却是李骏。见李骏到了,汪潇便将谈话转入正题。忙打开抽屉,拿出一本学员登记名册薄,一本学员档案薄,一边询问二人,一边快速记录。忙了一阵,方将二人报名手续办理完毕。
随后,汪潇又带他俩参观校舍。三人往东行,经过最东头一间房屋,见门旁挂一块牌子,上书“常委办公室”。李骏透过窗户玻璃,望见屋里空无一人,问道:常委不常来吗?
汪潇笑道:这些常委委员多是兼职,他们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呢。
又指向里面办公桌说:正中间那张桌子是润之先生的办公桌。他如今正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尚未过来。
外公似乎对这处校舍更感兴趣,好奇地问:你们农运会,是如何觅得这块宝地的?
汪潇笑了笑:说来话长,日后再慢慢告诉你们吧。
外公仍不死心,又旁敲侧击地问:你们来之前,这处宅子的主人应该是官宦人家吧?
汪潇只得说:大致如此吧。其实,这是一处官衙,是清初左卫衙门旧址。后来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武汉创办了东南西北中五路高等小学堂,此处便设为北路小学堂。尔后又改为湖北高级商业学校。今夏,国民政府北伐攻下武汉后,便将商业学校并入武昌中山大学,此院落便空了出来。秋天,润之先生来武汉为农讲所寻觅校舍,先在汉口看了几处皆不合意。后来听说了这里,一瞧便中意了。先生便向国民党中央提出申请,经国民政府审议批准后方定此处招生办学。
外公连连叹曰:哦,哦,哦,难怪如此恢弘气派,原来是个官衙!
三人正说着话,便到了第二栋楼前。外公觉得其外观风格与第一栋无异。汪潇却说,这一栋楼建筑难度最大,工艺也最精巧。单从外面,是看不出什么名堂,进屋里面就知道了。
外公忙进去,发现整栋房屋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通间,中间既无隔墙,亦无梁柱支撑。如此长的跨度,且是木质结构,如何解决承重问题的?
正疑惑,忽听汪潇说:这是一间大教室,可容纳千余学生。以后你们就在这里上课。
再仔细看室内陈设:只见讲台正上方墙壁上挂着孙中山的画像,画像两边挂着两面旗帜。讲台中央摆一张讲桌,讲台左边有一块用木架支着的黑板。讲台下面,是清一色的长条木凳,每条木凳的长度,大约可坐五六人。楼顶天花也是木板铺成,刷大红漆,吊着几排电灯。大教室的南北两面墙上,开着低矮宽阔的大玻璃窗,教室内极其明亮。
外公不由得想起自家的学堂,拿它与这里相比,真正小巫见大巫了。
出了大教室,从西头拐向北,忽见一个大操场。操场对面,是一幢二层青砖楼房,比前面两栋高出许多。走廊有10根粗大的圆木红柱支撑着屋檐。二楼走廊的阑干,一律大红木雕花。远远望去,甚为壮观。
汪潇说:此楼便是学员宿舍,今夜,你两位可在这里就寝了。
由宿舍楼继续向北,忽见一栋矮楼。其外观风格与前面两栋楼房无异。李骏问:这一栋楼也是宿舍?
哦,不,这栋楼是膳堂。汪潇说:至于饮食问题,你们要有个心理准备哟,这里的饭菜肯定比不得你们家里好。
请你放心!我们能上能下,能甜能苦,即便是野菜草根,我们也能吃出一番滋味。何况我们只在乎精神大餐呢。两个打趣说着。汪潇满意点头。
参观毕,外公喜出望外。落难竟落到这般雅致的庭院里,能说不是因祸得福么?这里不仅食宿无忧,且能读书交友,增长学识,岂不美哉?只一点缺憾,若玉兰能来分享这份快乐就……
他正胡思乱想,汪潇忽然问:董兄,春节期间,你有何安排?
外公想,有家不能归,能有什么安排?先前在汉口蜗居躲藏,一切皆听六兄安排。如今到了你这儿,便听你安排了。于是回道:我能有什么安排?就在此处等候农讲所开学吧。
李骏忙说:我邀请董兄到我们小河镇去逛逛,如何?
不可!不可!孝感地界,打死我也不去!还是呆在这儿最安全。
你还怕他?一个小小县长,真敢吃人么?李骏反问。
哼!李兄以为我惧他,非也!这桩荒唐婚事,由家父一手操办。你想想吧,若我把他老人家气死了,小弟我岂不要落个不孝的骂名?
汪潇忙开导:董兄尽管放心,我们自有办法,绝不会让肖某人抓到你。要不我们三个一同去逛?化妆成马贩子,从黄陂县斜插过去就到了小河镇。这样不就绕过孝感县城了吗?
外公一惊:原来二位仁兄早计划好了这个行程?
汪潇笑道:不瞒董兄,我们确实早有安排。我想趁春节这段空闲时间去乡村转转,看看那里农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待春节后农讲所开学了,我们便有了第一手调查材料。润之先生跟我说过多次,一定要去农村考察,了解实际情况,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单凭想象,尤其不能把自己的想象当成老百姓的真实需求。
外公自八岁从武当山回孝感城后,再也没有去过乡下。他内心里倒是十分向往田园风光。汪潇所说的考察调查获得第一手真实材料之类,他那时还没有什么感觉,也不甚明白其重要性。但汪潇保证绝对安全,万无一失,便打消了他的顾虑,于是,答应一同前往小河镇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