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喆 史娇琳
近日考研成绩频出,美高梅集团香涛学院会计2001班谭盛以总分377分,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正如他喜爱的一位作家村上春树所说:“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能确定暴风雨是否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越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十四个月备考的淬炼,让他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一波三折 报考北大
在高中时期谭盛就有从事律师行业的想法,但高考志愿被调剂、错过转专业机会,他一次次错失了学法学的机会。在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学习中,他发现会计学和法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财会工作的开展刚好需要以民商法体系为基础,这让他接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再加之他一直想成为民商事领域的法律工作者,所以在考研时,他坚定地选择跨考法律。
“这并不是个一腔热血,从备考一开始就奔着北大去的故事。”谭盛笑着说,北大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在选择志愿时,他从四个地区挑选了一些院校并划分好院校报考难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身实力来不断更换自己的目标院校,即“浮动目标”。三月份开始备考时他的目标是华科,五月份模拟卷测评结果让他转向选择北师大,八月份阶段评估后他选择转向备考吉大。直到最终志愿填报时,他才根据能力测评预估自己有上岸北大的可能。
报名前一晚,家人对他说:“我们相信你能够考上北大。”正是家人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让他最终坚定地选择报考北大。在考研过程中他还遇到一位研友,他们相互督促,最终那位研友也成功上岸厦门大学。
很多人说:“选择大于努力。”谭盛并不完全认同这句话,他认为努力与选择同等重要,而正确的选择来源于对自己的清晰认知。他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毅然选择跨考法律。在目标确定后,用努力与坚持不断刷新自己的能力,通过模拟卷强化对自己的认知,让努力能够与自己的目标画上等号。
按部就班就是伟大
谭盛有着极致的自律。在十四个月的备考过程中,他每天设置一百个闹钟保证自己的早起,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准时到达图书馆。他给自己制定了清晰的日计划、周计划以及月计划,三月份每天学习八个小时,四月到十月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十一到十二月每天学习十三个小时,甚至在图书馆闭馆后回到自己的出租屋,他也继续学习。他相信“按部就班就是伟大”,并用行动严格践行着自己的规划。
作为跨专业考生,刑法、民法、法理学、宪法、法制史,这五门课是完全陌生的内容。谭盛分享,法硕专业课背诵量大且几乎整本背诵,常常背完就忘。他参考b站博主总结的葫芦背书法提高背诵效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磨”专业课。到考试的时候,五本专业书他整整背了十二遍。
每次背诵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后,他就会给自己“换脑子”,通过看网课、刷习题刷习题的方式让自己持续处于高效状态。谭盛分享,备考中除了做好题目训练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外,还应深度理解知识、不断总结做题经验,并探讨出题人和作者的思维方式,让刷题更有效。
谭盛十分重视知识的迁移。会计学侧重数字的准确性,而法学更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推导。他将会计学的知识应用于法学领域,加深了对经济政策和环境的理解,也让他在复试中表现出色。
不着急 一直努力到实现为止
“我只知道,我一定要读研,因为那是我所有后面的规划的第一步,第一步都不行,后面就全废了,所以,我不着急,一直努力到实现它为止。”这段话一直支持着谭盛考研途中前进的步伐。
他形象地描述这十四个月的考研经历:“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一样。你不知道衣服洗干净与否,只能一遍遍洗下去。”谭盛表示,考研中产生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很正常,但他一直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同时,他也不断强化积极的心理暗示,减少外界干扰,尽量专注于自身。
“考研的意义远超过取得一个好成绩。”在谭盛看来,考研更是一个正确认识自我、自我成长的过程,能够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和自驱力。他分享到自己也正因为经历了考研的过程,所以不再害怕承担做选择后的风险,不再过分计较成本的投入。他表示,在最终结果暂不可知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程序正义”,按照自己的情况和规划一步步往前推进。
对于未来谭盛早已有了规划:“我想通过法考,也会继续考注册会计师,往国际法务上走,希望能有一个充实愉快的研究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