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美高梅集团“非遗”传人将“非遗”技艺搬进毕业设计展

发布者:刘靖瑶 江子琪 编辑:覃垚 发布时间:2024-06-02 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见习记者刘靖瑶 记者江子琪 摄影吴磊)“第一次近距离观赏到风筝‘非遗’,这项技术竟然已经传到第五代了。”近日,在美高梅集团举办的毕业设计展上,温州刘氏传家宝——刘氏风筝技艺亮相。

作品“筝以致远——基于温州刘氏风筝的文创产品设计”映射的,是发轫于明末清初的温州刘氏风筝120多年的历史。据该作品作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陈宣宇介绍,一开始,祖辈制作风筝只是为了补贴家用。

刘氏风筝创始人刘益卿那时在地主家的染坊工作,因不满地主作风,刘益卿运用鹊、鹿、蜂、猴四种动物形象制作出了第一支“福”字镂空风筝,用于讽刺地主家的牌匾“爵禄封侯”,后来,这只风筝在1938年永嘉县举办的风筝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让刘氏风筝在温州打响了名号,而那张印有“直上云霄”四个大字的奖状也成为了现在也成为了家族传承。刘益卿还擅长制作龙头风筝,因构思巧妙、手艺精湛,刘益卿还被人称作“风筝王”。

第二代“福”字风筝制作于新中国成立后,由99个小“福”字围绕一个大“福”字,表达人民拥护党;第三代“福”字风筝制作于改革开放后,融入寿桃等传统纹样,希望风筝带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17DBC

在展位上,陈宣宇重点展出的镂空“福”字风筝,是汉字镂空风筝这一品类的代表作品。汉字镂空风筝为温州刘氏全国首创,展出的风筝是出自温州刘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刘力坚之手。从首创至今,温州刘氏风筝家族将汉字镂空风筝与时代特点结合,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良,“福”字风筝一直作为一种家族图腾延续着。

经过数代传承,如今温州刘氏风筝在传统风筝文化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008年,刘氏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温州刘氏风筝家族以家族班底成立温州风筝协会,并在2020年经综合评估被温州市民政局授予5A级社会组织;2021年9月,协会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陈宣宇在其导师杨金融指导下完成了作品“筝以致远”,值得一提的是,陈宣宇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刘氏风筝家族的第五代后人。在这次毕业设计展上,陈宣宇还展示出了传家宝——第四代“福”字镂空风筝。

印章、信封、耳环、明信片……结合刘氏风筝家族事业实际情况,陈宣宇用统一的视觉语言设计了包装类、文创类、历史整理类、风筝研学类四类产品。

产品包装、明信片、印章等文创延展设计在展位上依次排开。采撷数代设计中的文化元素,结合三十只儿童风筝绘画,陈宣宇设计出了累计十七款样式的包装纸并将其制作成信封。未来,这十七款设计纹样将继续运用于刘氏风筝的传播事业当中。而从家族风筝设计百年发展历史中,陈宣宇在听取家族长辈建议后提取了七个重要情景,将其呈现为印章,放置于展台供参展者打卡。

486B2

去年,陈宣宇在家乡与其表姐刘悦一同开展了风筝研学活动,他亲手制作了风筝骨架,并邀请了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动手完成DIY风筝绘制工序。“光说不练空把式,与其大谈设计理论,不如直接上手教学。”陈宣宇说。

同时,陈宣宇将小朋友在活动中绘制的“迷你”风筝与“福”字风筝相结合,设计出了多款风筝研学教具包装。包装分为盒体和封套两个部分,将“福”字风筝镂空印在封套上,30只小风筝印在盒体上,当盒体与封套合在一起,盒体上的小风筝纹样便会印在镂空风筝上。“以前的研学教具都是工厂生产的款式,没有温州刘氏风筝特点,这款教具套装在视觉上更能展现出我们温州刘氏风筝的文化特色。”

“我希望我的毕业设计能助力家族的风筝事业,解决当前文创延展少,视觉整体性散的问题。”陈宣宇表示。

在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以“风筝”为主题进行毕业设计时,陈宣宇表示:“我希望温州刘氏风筝可以以更多元的表现形式让大众了解,本次毕业布展也为刘氏风筝的传播增添新的活力。”

“从五岁开始和家人一起放风筝,‘风筝’这一符号贯穿了我的成长。”陈宣宇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对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也会与家族其他青年传人一道,尝试创新出属于第五代的风筝代表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