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正文

【沁湖文艺】张之洞教育思想及实践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发布者:韩兵强 编辑:李芳 发布时间:2022-11-11 浏览次数:

张之洞教育思想及实践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材料与冶金学院 韩兵强教授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主张及实践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他作为“中体西用”理论的集大成者,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学,并意识到要引进西学、学习西方的文化和技术,这在当时特 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当下的教育改革也不无裨益。

一、湖北学政和四川学政任内-经世致用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期

  张之洞中进士后的十多年间,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翰林院 庶吉士、四川乡试副考官、四川学政、国子监司业。从其履历来看,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负责科考方面的工作。这十多年的经历使其对当时的教育弊端有深刻的认识,并将教育改革思想 逐步付诸实践。

  通常认为张之洞兴办教育始于担任湖北学政。学政负责一省之教育及各种文化学术之事,其职能和现在的教育厅长类似。鉴于当时太平天国兵燹后,人民流离失所,士风败坏,斯文扫地,他认为对传统教育组织进行改革,是挽救之道。为整顿学风,他创立了经心书院,提 拔有真才实学的人,颇得众望。刊行了《经心书院集》和《经心书院续集》等。在四川学政任内,设立了尊经书院,并撰写《輶轩语》和《书目答问》二书,教导士子该读什么书,如何做学问以及修养品德等,这两部书在当时和日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者经范希曾补正,至今还被认为是近代目录学的重要参考书。他聘请的通才宿儒如缪荃孙、樊增祥、王懿荣都 是一时之选。当时四川文教号称西南各省之最,比如选拔了后来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 和廖登廷(即著名今文学家廖平)。

  虽然张之洞对教育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只是缝缝补补,仍然走的是传统教育的路子。

二、山西巡抚任内-中体西用的初始思想形成期

  光绪 7 年(1882),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创办令德堂,吸收全省高材生入学。张之洞聘请了朴学大师洪洞人王轩为主讲,还有著名学者杨笃、后来的戊戌六君子之一闻喜人杨深秀。令德堂成为近代山西一所著名的书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但令德堂仍然以中式传统教育为主。在山西任内,张之洞和传教士李提摩太相识,李提摩太热心中国洋务事业,还深通汉语,精研孔、道、佛三教经典。李提摩太向张之洞等提出了山西现代化的方案,从伦敦购置了科学书籍和仪器,从光绪 7 年到10 年,向山西官绅进行演讲及试验表演,内容包 括天文、历史、地理、声学、电学、光学、机械、医学等科学常识。李提摩太还专门向张之 洞讲解“别西墨炼钢法”,即英国人 H. Bessemer 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后来的汉阳铁厂就是采用的这种技术。

  在李提摩太的影响下,张之洞对“西学”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西学水平已有所提高,对洋务教育开始重视。后世学者多认为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形成于在湖广总督任内,其实其近代教育思想在山西任内已经发轫。

三 湖广总督任内-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发展期

  此后,张之洞调任广东,创办广雅书院,继续推进其教育改革。光绪 15 年(1889 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在该位置上先后任职长达 17 年。在教育方面,他首先将早期的经心书院改造为两湖书院,按比例接收湖北、湖南士子。创办目的,张之洞认为维持世道,必须依靠人材,培养人材,必须由学术。课程分为“经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 后改为“经、史、文、理”四科。在师资力量上,每门学科均聘请当时硕学名家,如易顺鼎、 杨锐、汪康年、梁鼎芬、周树模、周锡恩、陈三立等。后又改为“经学、史学、地理、数学、 博物、化学、兵操”等学科,教学人员中有“主讲”和“助教”之分。著名学者如地理学家 杨守敬、数学家华衡芳等都曾在此任教。这种书院实际上已经是后来新式学堂的先声。两湖书院在开办的十多年时间内,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代表人物如唐才常、黄兴等。

  甲午战争失败后,朝野均感到书院制积习日深,积重难返,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思想主导下,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两湖、经心、江汉等知名书院全部变为以新教育为主的各级学堂。如两湖书院改造为文高等学堂,即两湖大学堂,后又改为两湖师范学堂。先后成立的还有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等。

四、张之洞教育改革和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张之洞崇尚务实,面对国弱民贫的现实,他冷静思考,以当时资本主义强国为参照,着力寻找当时中国内外交困、贫弱不振的深层次原因。他又能广交西方士绅,理性地认识并引

  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通过运用西方教育思想来改造中国传统教育,从而培养国家的急需 人材。其兴学育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救国图存,当然,也包含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捍卫民族自尊的自强精神。

  “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改造旧式教育,构建新式教育的宗旨,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合理处理新与旧、革新与保守,中西文化之争的基本原则。张之洞强调以中学为本体,这使其教育改革减少了阻力,他不遗余力地介绍、传播西学,通过设立新式学堂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掌握西学,其本质是利用西学为中国服务。

  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张之洞力图从教育内部的诸种因素出发改革湖北教育,办学理念上由“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培养目标上由传统的科举(政治)人才向多元人才的转变;课程建设目标上由“经学为用”转为“西学为用”;师资上由传统的教官演变专职教官;教学及考核方式上由中学为主到中西兼顾;教育管理上由经验管理逐渐转向科学管理,诸多教育因素协力推动了湖北教育近代化转型。虽然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主要在湖北展开,但对教育的贡献并不局限于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国性的意义,为我国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教育开始走向近代化的道路。

  尽管时移世易,但这些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广泛且积极的意义。现代教育应该正 确面对和吸收西方文化,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重视基础教育和师德建设,其本质是为 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育合格人才。近一些年来,众多高校重新设立各种形式的书院,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针对现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再反思。在注重基于西方的现代教育的同时,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保留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这或许又是另一种 形式的“中体西用”吧! 

 

韩兵强

  1973年生,山西晋城人。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资源化回收及利用。业余研究冶金和耐火材料史及地方文史。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项目2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11项。主持编写教材《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参与《无机材料工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编写。与他人合著《孔天胤评传》(商务印书馆,2017)、《孔天胤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学犹种树心为根:孔天胤教育思想与实践》(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主持整理《王道行《王明甫先生桂子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张养蒙《张毅敏公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等。

 


关闭